12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和2024年度国际十大科技新闻。其中,与造船业相关的两大新闻入选2024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榜单,分别是:我国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梦想”号交付入列,以及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我国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梦想”号交付入列
11月17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造的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该船由国家自然资源部、发展改革委负责建设,中国地质调查局具体组织实施,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总成建造、第七〇八研究所研发设计。
11月17日,靠泊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的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梦想”号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最大钻深11000米,是全球钻探能力最强、科学实验功能最全、智能化水平最高、综合运维成本最低的钻探船。
秉承“小吨位、多功能、模块化”的设计建造理念,“梦想”号突破了十大类五十余项核心关键技术,成功解决了大洋科学钻探、深海油气勘探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等多种功能同船融合设计的难题,实现了综合性能的大幅提升和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并取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第七〇一研究所、第七一一研究所、第七〇四研究所、第七一〇研究所等数十家成员单位也参与了“梦想”号研制。
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
6月30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深中通道是深圳至岑溪国家高速公路跨珠江口的关键控制性工程,路线全长约24公里,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项目通车后,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该项目历时7年建成开通,近15000名建设者参与了工程建设,其中也包括来自中国造船的“筑梦者”。
深中通道采用东隧西桥方案,是集结“隧、岛、桥、水下互通”的世界级高难度工程。其中沉管隧道长约6.8公里(沉管段长约5公里),采用国内首次应用、国际首次大规模应用的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由32个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32个管节中除尺寸为46×10.6×165米的标准管节外,还包括5个总长为615米的变宽管节,其断面宽度从46米逐渐变宽至最宽的55米,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2018年2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正式承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钢壳制造项目GK01、GK02标段工程,并于当年4月开工建造试验段;2022年12月10日圆满完成沉管钢壳制造任务。
而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承接的G03标段合同,则是整个桥梁工程钢箱梁制造项目3个标段中吨位最大的标段。
在整个深中通道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动用了多艘重量级工程船舶,部分关键工程船甚至是专门为该项目设计建造,其中包括全球首艘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一航津安1”号、水下3D碎石整平清淤船“重任801”号、自升平台式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号、运架梁一体船“天一号”等。同时,“黄船030”号大举力下水驳船、“小天鹅”号新型自航式专用起重船、10288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浚海5”号、“穗救浮驳A\B”号管节沉放船、供料锁固船等施工船舶也参与了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