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ERENCE UPDATES
INDUSTRY INFORMATION
  •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擘画了加快“海上福建”建设新蓝图。他强调,做好“海”的文章,推动福州、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人才是第一资源”。福建在海洋领域的人才培养呈现多层次、多渠道的特色。既有高等院校的科研型人才,也有面向应用的技能型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愈加成熟、高效,通识教育领域的探索也亮出了“成绩单”。一起来看看福建引智向海打造海洋人才高地的故事↓↓
    2025-04-21
  • 4月17日,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在中国船舶集团北海造船厂交付运营,被正式命名为“鲁即渔养60617”。  “国信1号2-1”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的升级版,将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鲑鳟鱼、黄条鰤等名优鱼种养殖,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约3600吨。“国信1号2-1”船长244.9米、型宽45米、结构吃水15米、排水量15万吨,养殖水体近10万立方米,设置15个标准养殖舱、4个环形跑道池、22个养殖试验池。  新一代养殖工船以“适渔性”为核心设计原则,在功能布局、养殖系统、新能源利用、信息一体化等领域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与优化创新,船舶整体布局、适渔性、安全性及作业精准度显著提升。其中,数智化应用赋能精准度提升实现重大突破,实现鱼苗入舱、成鱼起捕、投饲及加工等核心生产环节全流程机械化作业,全船整体机械化率提升至90%以上,自动化水平提升45%,养殖决策智能化替代率达30%,人力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实现双提升。  “国信1号2-1”成功交付运营,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工船产业迈入标准化复制新阶段。根据建设进度,“国信1号2-2”预计于2025年10月加入运营序列,国信养殖工船产业届时将形成“...
    2025-04-20
  • 记者从中船集团获悉,今天(4月15日),全球最大的24000箱级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正式交付,再次刷新我国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纪录。交付后这艘船将用于远东至欧洲航线的货物运输。  今天交付的全球最大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一次可承载22万吨货物,24000个左右的集装箱堆叠高度相当于25层楼,被称为海上“超级带货王”。同时,这型船还采用了绿色燃料——液化天然气作为动力,可为船舶提供单个航次近2万海里的超远续航。  中船集团沪东中华营销部部长王佳颖表示,这条船是全球最先进的,它的特点就是以液化天然气作为动力的来源,更清洁、更环保。而且它的装箱量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级别,大大提高了海运的效率和它的经济性。  专家告诉记者,中国在集装箱船建造领域接连刷新纪录——从21000箱到23000箱,再到今天交付的24000箱,船越造越大的同时,建造周期也越来越短,这是中国造船能力的体现。  中船集团沪东中华长兴造船副总经理 刘学东:我们的建造中也通过技术工艺革新做了一些突破,从建造之初到出坞在码头上的周期,我们现在已经压缩到4到5个月了,对比原来的建造情况已经大幅提前,交船的话,这条船提前半年以上。这个周期的控制水平是处于造船行业的一流水准了。...
    2025-04-15
  • 招商局集团旗下招商局工业集团日前与意大利格里马尔迪集团在香港签订9艘船舶建造合同,通过打造全球首批配备甲醇双燃料的高端客滚船,为全球航运业提供新一代高端绿色解决方案。  据悉,9艘客滚船计划在2028年至2030年陆续交付。该项目是格里马尔迪集团“下一代客滚船计划”的核心项目,旨在通过创新设计和技术升级,打造兼具高运力、低碳排放与邮轮级舒适性的船舶,并通过采用甲醇代替燃料推进系统、安装脱硫塔、预留大容量电池的安装空间等设计建造,满足国际海事组织排放标准及欧盟有关法规要求。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缪建民表示,将汇聚顶尖研发团队、精益制造体系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确保高质量项目交付,招商局集团愿继续与格里马尔迪集团在零碳燃料、智能船舶等前沿领域深化合作,共同为全球客户提供更高效、可持续的航运解决方案。  国际航运公会主席、格里马尔迪集团董事总经理格里马尔迪表示,9艘客滚船使用甲醇作为替代燃料,在减排方面表现卓越,将促进集团更接近全球净零排放目标。集团对中国造船企业在高端滚装船领域技术高度认可,此次签约进一步坚定了与中国船企合作的决心。  招商工业与格里马尔迪集团已携手打造30多艘节能环保、技术领先的滚...
    2025-04-10
  • 矗立在东海之滨的福建,拥有13.6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聚焦这片“蓝”,福建在科研、生态、经济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贡献,为海洋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解码海洋碳汇  助力全球气候治理  海洋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被科学家比作地球的“空调”。2022年5月23日,中国首个以海洋碳汇为核心的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由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牵头申报的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在福建正式启动。  基础科学中心以“应对气候变化、支撑碳中和需求”为出发点,联合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展生物、化学、地质等多学科融合,研究海洋碳汇的形成过程、调控机理与环境效应,以及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  基础科学中心的研究,主要围绕焦念志院士提出的“微型生物碳泵”原创理论展开。它揭示了微型生物碳在海洋巨大碳库形成过程中的根本作用,被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称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  如今,地球生命生态面临气候变化挑战,基础科学中心的成立,有助于早日摸清海洋碳汇的成因机制,发挥海洋负排放蕴含的巨大潜力,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攻坚海洋科考  科技人文双轨并进  千年前,福建...
    2025-03-31
  • 3月28日,全球首艘漂浮式动力定位全域化网箱型工船“湛江湾一号”在江苏南通通州湾示范区成功下水。这艘承载着8万立方米养殖水体、具备年产2000吨名贵鱼类产能的“海上智慧渔场”正式建成,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工业化养殖正式迈入智能化新时代。  作为全球首创的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一号”集海上半潜养殖、自主航行避台、绿色能源供给、智能控制等多项功能于一体。该平台总长154米,型宽44米,型深24.25米,最大养殖吃水20米,养殖水体80000立方米,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能够在全海域漂浮游弋并进行深海养殖,最大化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投入使用后,它将开展全体系智能化渔业养殖试验,成为养殖走向深远海的重要突破。
    2025-03-30
INDUSTRIAL COOPERATION
  • 1
    11月15日—18日,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举办。大会期间,福州市招商办印发了《2024福州市海洋经济投资机遇清单》,涵盖了载体清单、政策清单和合作清单等三个方面267条,为广大客商送上一份“投资大礼包”。土地楼宇方面土地楼宇方面,梳理了62块0.97万亩的产业用地、110栋613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商务楼宇,每块土地、每栋楼宇厂房都列明了位置、大小和招商主攻方向,配备了专属定位二维码,打通精准招商“最后一公里”。投资合作方面投资合作方面,提供了9个重大项目建设信息,总投资达186亿元;27条人才、股权投资、技术转化、定单采购信息,涉及合作金额达17.23亿元。政策措施方面政策措施方面,海洋经济政策举措59条,覆盖了渔业发...
  • 2
    16日,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智慧渔业与装备专题报告会暨招商对接活动在福州举行。福建省副省长王金福出席活动并致辞,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付世晓通过视频连线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长湖作主旨报告。  此次活动以“智慧兴渔 逐梦深蓝”为主题,与会专家、企业代表围绕智慧渔业装备的发展热点和产业需求,深入探讨技术创新,共同谋划渔业高质量发展前景。活动期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与相关企业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共同促进行业内创新成果在福建的转化落地。  此外,福建沿海各设区市(含...
  • 3
    江海兴则福州兴。1994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海上福州”战略构想,在全国沿海城市中率先吹响“向海进军”号角。高瞻远瞩的宏伟蓝图,孕育不断创新的世界平台,带来务实合作的广阔机遇。多年来,福州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不移向海进军。15日,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开幕。依托这一世界级平台,福州各级招商部门坚持“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全员参与”抓招商要求,奋力书写“海上福州”建设新答卷。在当天举办的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合作创新发展大会上,福州对接签约项目88项、总投资超1100亿元,入选全省现场集中签约项目15项、总投资超580亿元,签约项目数量与总投资额继去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