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INFORMATION
  • 2025年第8期,《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期刊刊发了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州市委书记郭宁宁同志的署名文章:《坚定不移向海进军——“海上福州”建设经验启示》。坚定不移向海进军——“海上福州”建设经验启示郭宁宁福建省福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海域面积10573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963公里,海岛837个,拥有众多优良港湾,开放优势凸显,海洋资源丰富。20世纪90年代,面对福州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短缺的矛盾,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极具前瞻性地谋划实施“海上福州”战略,作为“3820”战略工程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大战略措施,指出“建设‘海上福州’,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挥福州优势、培育我市经济新生长点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福州历史、扩大福州对外开放的要求,对促进祖国统一将起重要的作用”,亲自领导推动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福州成为全国三大海洋养殖城市之一,两个县(市)跨入全国水产先进县(市)行列,1990年至1996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20%。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后,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出建设“海上福建”,念好“山海经”,强调要“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发达、海洋产业布局合理...
    2025-09-12
  • 近日,第七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发布了《2024年度福建省沿海港口经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福建港口经济增加值达7568亿元,居全国沿海省份第4位,占全省沿海地区GDP的15.3%。江阴港。林双伟 摄  福建沿海已建成福州港江阴、罗源湾、三都澳,厦门港海沧、东渡、古雷,以及湄洲湾港东吴、斗尾,泉州港泉州湾等一批规模化发展港区,可常态化靠泊集装箱船、油船、散货船等各类世界最大主力船型。  2024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4亿吨,其中集装箱1812万标箱,依托港口,形成了冶金、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建筑、纺织鞋服、石油化工等六大重点港口经济产业集群,呈现传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多维发力态势。可门港区。连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报告指出,从港口经济发展规模来看,福建沿海各市港口经济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均高于全国海港城市平均水平。  其中,泉州市港口经济增加值2121亿元、占全市GDP的16.2%;福州市港口经济增加值1996亿元,占全市GDP的14.0%;厦门市港口经济增加值1304亿元,占全市GDP的15.2%。三市港口经济增加值分别居全国海港城市第9位、第10位、第18位,合计占全省总量的71.6%...
    2025-09-12
  • 丰收季节来临,即将过去的8月,中国海洋装备“进度条”再度刷新,一起来看看吧!  全球最大!福州造!  85000吨级新型多用途船交付  8月21日,福建船政旗下马尾造船建造的第二艘85000吨级新型多用途船(MW466-2)交付,较合同期提前4个月。该船是全球同类型船舶中规模最大的新型多用途船,总长225米,型宽36米,型深21.05米,设计吃水10米,结构吃水14.5米,载重量约85000吨,服务航速15.5节,具备运输纸浆、集装箱和新能源汽车等多种货物的能力。建造过程中,针对国内最大、最重的背载式液压舱盖,项目团队通过差异化收缩控制、焊接顺序优化与火工矫正技术,成功攻克精度与变形难题,实现舱盖轨道和基座安装合格率100%。  国内首个!在厦门投运!  助力海工装备走向深蓝  8月22日,由东方电气集团旗下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东方电气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建设的“多因子耦合真实海洋环境试验平台”,在厦门大离浦屿正式投入运行。  据介绍,该平台是国内首个电气装备领域新材料及部件多因子耦合真实海洋环境试验平台,系统集成了多因子老化装置、在线监测装置、防护装置及海洋环境模拟装置,能够实现海洋...
    2025-08-27
  • 8月26日,我国自主建造的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NGUYA FLNG”在江苏启东正式启航,驶往位于刚果(布)附近海域的项目部署地。该装置的启航,不仅标志着全球FLNG领域技术创新与工程管理的新突破,且彰显了中国企业在高端能源装备领域的建造实力。  据了解,该装置全长376米、型宽60米、型深35米,液化天然气(LNG)储量18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年产能达240万吨,将部署于刚果(布)黑角近海。  据建造技术人员介绍,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装置(FLNG)能够在远离陆地的海域直接将开采出的天然气液化并储存,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中建造复杂、造价高昂、附加值大的产品之一,被誉为船舶海工行业“皇冠上的新明珠”。  (总台记者 唐高林)
    2025-08-27
  • 经过3年多研制,8月26日,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两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  两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分别是“通浚”轮和“浚广”轮。两艘挖泥船设计长度均约198米,型宽38.5米,型深18米,最大挖深120米,最大舱容达35000立方米,相当于一次装满18个标准游泳池的总容量,可在90分钟内将泥舱全部填满,泥舱容量亚洲第一,装载效率世界领先。  “通浚”轮的甲板有7000多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高出甲板2米多的区域是泥舱;往前三四米,就是等待安装的耙头。  耙头是耙吸挖泥船的核心部件,相当于海底作业的“挖掘手”,两艘船上我国自主研制的系列化耙头最大可伸至约40层楼高的海底吸挖泥沙,高压冲水破土压力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手掌上站一只5吨大象的压力,破土效率更高、挖掘性能更强。  而藏在船舱里的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大功率泥泵就像挖泥船的心脏,保障挖出的泥沙能高效抽吸到船上的泥舱内,并实现耙吸船12公里远距离泥沙吹排。“浚广”轮上首创的可调节双艏喷系统,就像两支巨大的高压喷枪,使泥沙喷排效率翻倍。  中交天航局副总工程师 “通浚”轮监造组组长 蔡建军:“通浚”轮安装了智能监控综合管理平台,集成智能航行、动态跟...
    2025-08-26
  • 做好浩瀚文章,当有凌云纵横之笔。  风行天下,潮叩海岸。福船水密隔舱的智慧、航海罗盘的计量技术、马尾造船厂蒸汽轮机的轰鸣……千百年来,闽人向海而生、拓海而荣,科技与浪花相互激荡,向世界展示出开放进取的姿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近期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兴海”成为新时代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音。  福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协同推进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为“海上福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2024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25万亿元,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三。  以科技创新点燃“蓝色引擎”,正为我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从洼地到高地  高能级平台夯实创新底座  作为海洋资源大省、海洋经济大省,福建拥有13.6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为陆域面积的1.1倍。面对丰饶的海洋资源,我省还存在海洋创新能力不够强,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原创性、附加值高的海洋技术创新较少等短板。  欲行远方,必先修其舟楫;科技兴海,必先筑其根...
    2025-08-18
INDUSTRIAL COOPERATION
  • 1
    继上海站活动成功举办之后,由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州市人民政府、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二场招商路演活动暨科技成果产业供需对接会于9月3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功举办。  活动现场,福建省有关部门,市、县(区)及产业园区、企业负责人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及周边海洋经济产业重点企业等百名代表齐聚一堂,共谋海洋经济发展新篇章。  会上,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投资环境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航海装备相关学科领域的卓越表现。福州市发改委、罗源县人民政府、漳州市龙海区“零碳”产业园分别就招...
  • 2
    承载人类梦想,驶向星辰大海。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将于10月中旬在福州举办。  为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专业优势,有效整合、聚集上中下游产业创新资源,吸引有关创新主体来到福建、走近福州,7月4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州市人民政府、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四研究所联合在上海主办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首场招商路演活动暨科技成果产业供需对接会。  海洋,始终是福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福建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从“海上福州”到“海上福建”,从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到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已成为福建经济新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