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火花在这里碰撞,创新动能在这里蓄积,合作共识在这里凝聚……10月19日,为期4天的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落下帷幕。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

  本届大会以“福海扬帆 绿动领航”为年度主题,更加突出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开放合作,推动航海装备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勾勒一幅以新质生产力驱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图景。

  汇聚全球智慧

  共商发展新路径

  蓝色大海孕育无限机遇,如何把握这些机遇?大会搭台,世界航海装备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行业组织代表等共聚一堂,围绕技术创新、绿色发展、产业合作等多个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为建设海洋强国、促进全球海洋事业发展贡献智慧。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

原浩 摄

  向绿色智能升级

  新质生产力驱动航海装备产业

  深刻变革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

林双伟 摄

  “绿色智能海工装备将成为未来海洋产业的重要支撑,助力全球海洋能源产业低碳转型。”长三角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于青说,船舶海工绿色智能化是破解“高排放、高能耗”难题的关键路径,更是全球海洋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好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将目光聚焦在海洋负排放领域。在他看来,推动海洋负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但这并非意味着要放弃工业化和放缓经济发展,而是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措施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在他的努力下,我国领衔发起了“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科学合理地调节、干预海洋,与海洋共荣共存,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路线。”焦念志说。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

陈暖 摄

  向深远海探索

  由“深海进入、深海探测”

  逐步走向“深海开发”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

林双伟 摄

  “深海是人类发展的战略资源宝库,是科学发展的重要领域,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主战场,要向深海要未来,向深海要资源,向深海要新质生产力!”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深海勇士”号总设计师胡震说。

  欧洲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院长林间认为,深海工程的意义与航天工程一样重要。在深海探测领域,无人机、无人船、无人潜航器等装备正迎来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做大做强‘海上福建’,要发展国际领先的海洋制造业。”林间说,应抢抓海洋产业新风口,在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工程装备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等关键领域发力。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

陈暖 摄

  向交流合作迈进

  海洋是中国与世界各国

  共谋未来发展的蓝色大舞台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

2025中国—东盟海洋产业合作发展圆桌会现场。原浩 摄

  荷兰驻广州总领事安卓表示,荷兰期待深化与中国以及福建省的合作,携手释放蓝色经济的巨大潜力。

  “今年是菲中建交50周年,双方在经济协作与人文往来方面保持紧密态势。”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格伦·佩尼亚兰达表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广袤海洋蕴藏无限合作机遇。他特别表示,可持续水产养殖业、农业科技和智慧农业、增值加工和出口发展、能力建设和研究交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支持等五大领域,尤其具备广阔合作发展前景。“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已经完成,期待正式签署实施,以便各方尽快从中受益。”

  展示前沿科技

  硬核装备组团亮相

  19日正值周日,2025第三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简称“海装展”)进入第四天,观众热情不减。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内人潮涌动,市民携家带口、呼朋唤友而来,参观前沿科技产品,了解精彩创新实践,享受海洋装备盛宴。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

林双伟 摄

  本届海装展吸引了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23个省市的812家企业参展,创历史新高。各参展单位共带来7000余件展品,包括众多“全球最大”“全球首台”等星光熠熠。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

林双伟 摄

  从新能源船舶到万米深潜器,从水下机器人到深远海养殖平台,一幅全球航海装备创新发展的图景徐徐展开。

  绿能澎湃

  绿色动力,已成为本届大会航海装备的鲜明主题。

  “当前全球贸易80%依靠船运,每年由此产生的碳排放约11亿吨,占全球总碳排量的3%。”西湖大学云谷教授杨涛在大会主论坛提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多位与会嘉宾认为,绿色燃料是实现航运低碳转型的关键路径,也是未来竞争的核心赛道。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

陈景好 摄

  记者在本届大会上观察到,生物燃料、甲醇、氨、氢气等清洁能源技术日趋成熟,加速迈向商业化应用,“零碳船舶”正驶向现实。

  “我们首创‘海水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可利用海上风电间歇性能源,实现‘风电—氢能’闭环。”在海水无淡化电解制氢设备模型前,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小勇介绍,这一突破将大幅降低燃料生产成本,为未来船舶提供清洁、可持续的动力来源。

  在展区,绿色低碳已经成为船舶制造领域的新风尚。一艘总长近250米、型宽44米、载重达11.36万吨的双燃料油轮模型备受关注。

  “它采用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并加装风帆助推系统,可降低油耗10%以上,大幅减少碳排放,主要用于中长距离原油或成品油跨洋运输。”福船集团现场工作人员陈秀森表示。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

  闽江畔的台江码头,福建省内最大的纯电动客船“闽江会客厅”静静停靠。登上甲板,江风拂过耳畔,几乎听不到机械轰鸣,也感受不到柴油机震颤。游弋江上,游客既可在一层客舱静坐品一杯茉莉花茶,也能登上二层甲板,平稳观赏两岸璀璨灯火。

  “‘闽江会客厅’电动游船搭载宁德时代纯电池动力推动系统,实现低噪音、无污染,带来更舒适的乘船体验。”宁德时代电船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绿色低碳已成为当前航运业发展趋势,公司已经成功在超过800艘船舶上交付了相关产品。

  向新而行

  卫星应用系统、深海潜航器、无人船、水下机器人……在无人系统与数智科技装备展区,智能科技元素无处不在,展现着航海领域的数字化未来。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

  在主宾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展区,一条形似“黑色大鱼”的仿生航行器在水池中灵活穿梭,引得观众连连惊叹。“这是‘波动耦合泵喷式仿生航行器’,设计灵感来自海底扁形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王崇磊操控遥控器,航行器瞬间完成360度转向,“它机动性强、扰动小,与传统设备相比,对水下环境的影响降低60%,特别适合在狭窄空间或复杂海底环境监测鱼群或管道”。

  智慧养殖领域,网衣附着物水下清除机器人解决了深远海网箱养殖的难题。“网箱长期浸泡在海中,容易附着藻类、贝类和鱼排泄物,导致网眼堵塞、水体溶氧量下降,影响鱼类生长。”青岛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经纬说,机器人通过空化射流清理附着物,同时能实时监测网衣状态,智能识别撕裂、孔洞或附着物堆积等破损情况,防止养殖生物逃逸、减少天敌入侵风险。

  为减轻人工劳作负担,外骨骼机器人登上了远洋渔船。在福州扶摇智擎科技有限公司展台,渔民穿上“搬移托举助力外骨骼”,便能轻松搬运渔获。“南极捕虾船单日捕捞量可达300吨,传统人工搬运极易造成肩颈和腰部劳损。”公司总经理郎伟介绍,外骨骼机器人可为肩、肘关节提供实时助力,显著降低作业强度。

  本届大会期间,第三届海洋经济科创论坛同步举行。福州市鼓楼区联合省、市相关部门举办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签约仪式,一批科研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各方将聚焦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推动更多海洋科技成果从“纸上”走向“海上”、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为赋能海洋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逐梦深蓝

  从近海装备到深海重器,博览会上的展品全方位展现,人类探索海洋、挺进深蓝的新高度。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

  在深海养殖展区,多种深远海养殖平台亮相。福建省自主研发的深远海养殖平台“定海湾1号”“泰渔1号”“乾动1号”等如一座座“钢铁岛”,抗风能力极强,不仅可自动投喂、捕捞,还配备了视频监控、水质监测、海流气象监测、5G通信基站等一系列监控传输设施,实现从“靠天吃饭”到“智慧养殖”的跨越。

  深远海养殖平台“福鲍1号”负责人吴永寿说,深远海养殖平台将养殖拓展到水质更好、海水交换量更大的海域,在这样的环境里,鲍鱼的成活率增加10%,产量增加近两成。

  “探索三号”深远海科考船、全球最大的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全球首台2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中国船舶馆”,300余件模型彰显“深海重器”的硬核实力。“‘探索二号’是我国首艘搭载国产科考装备的万米载人潜水器支持保障母船,可支撑无人智能装备开展海试任务,对我国经略海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现场讲解员介绍。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

  在本次10万平方米的展区内,“正力3500”深远海风电安装平台堪称“巨无霸”,它长143.8米、宽56.6米,面积相当于14个标准篮球场。正力集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平台是深远海风电场建设核心装备,还可兼顾其他海洋工程施工,为国家海上能源和资源开发利用注入强大动力。

  “深远海蕴藏着广阔的空间与丰富的资源,是未来发展的战略要地。”多位与会嘉宾表示,当前我国航海装备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推动“蓝色生产力”持续提升,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聚力招大引强

  大项目好项目落地

  盛会之下,福州的开放与活力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共识。正如在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再次签约的福建启跃深蓝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昇所言:“福州是一座开放、包容且充满活力的城市。我们在福州海洋经济科创高地,感受到涉海科研力量与企业需求的深度碰撞,也更加坚定了继续深耕这一领域的决心。”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圆满落幕!

林双伟 摄

  向海图强,福州起航

  以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为重要平台,福州持续汇聚全球智慧与产业力量,将盛会动能转化为发展势能全速驶向蓝色经济新未来——向新而强,智慧浪潮奔涌。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产研融合”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上,来自同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知名高校院所的专家团队与在榕高校科研机构、国内外技术经纪人机构以及涉海企业代表等百余人共聚一堂。活动不仅带来前沿的观点交流,更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发展,16项产业化合作协议现场签订,将有力加速科技创新的精准转化,让创新活水充分涌流,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澎湃的福州智慧。

  强链聚能,生态协同共进

  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信息链有机衔接与协同发展为核心,海洋科创“五链融合”创新成果对接会成功举办,24个招商项目签约,总投资达131.82亿元,涵盖现代海洋渔业、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临港产业等,将有力推动福州海洋经济强链延链补链实现新突破,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体系注入新动能。

  领绿前行,担当时代使命

  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沿海内河船舶电动化发展论坛上,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中国船级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全国首个与中国船级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双方将围绕产学研检用协同创新,深化绿色船舶、智能航运、高端海工装备等领域合作,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并吸引优质企业在闽布局,助力福建船舶产业链发展壮大。

  聚势共赢,蓝图照进现实

  在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合作创新发展大会上,福州成绩亮眼,全市共对接签约项目89项,总投资超1100亿元;其中15项入选全省集中签约,总投资突破580亿元,覆盖临港产业、海洋新能源、现代海洋渔业等关键领域,充分展现“海上福州”建设的蓬勃气象与强劲动能。

  从顶层智慧的思想激荡到创新产品的硬核展示,从单个成果的落地到产业生态的构建……福州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中扬帆远航,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蓝色传奇。